2007年10月9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六版:征文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中缅边境缉毒日记
许哲晰

  7月21日 星期日 阴
  今天,科长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缉毒课,让我对当前的缉毒形势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。
  根据安排,我跟着科长在中缅街执勤,这是瑞丽口岸最繁忙的通道,出入境人员很多,而且鱼龙混杂,执勤难度很大。
  中缅街全长约1500米,在我国境内一段称“中缅友谊街”,在缅甸境内一段被称为“白象街”。而我们的执勤通道就建在中缅街的中间。以前,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滩涂和一条蜿蜒南流的小河,中缅两国人民隔河而居。陈毅老总曾经来到这里,提笔写下“我住江之头,君住江之尾,彼此情无限,共饮一江水”的美好诗篇。如今的中缅街上华灯林立、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商品琳琅满目,有“西南的沙头角”的美誉。
  繁华的背后,我们心里清楚,这里是我国最靠近“金三角”产毒区的陆地口岸,在执勤时需时刻提高警惕。我们的执勤人员善于在过境通道上观其言察其形,对各色形迹可疑的人进行盘问,对每辆出入境车辆进行仔细检查,对需要帮助的旅客同时也提供帮扶。多年来在禁毒一线执勤,让老检查员们都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。
  下午6点半,一名缅甸妇女费力地提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从境外匆匆走来。正在通道上执勤的苏科长迎了上去,主动伸手帮她拎袋子,并请她进入验证大厅验证。不料这名妇女紧紧地拽着袋子不肯松手,拖着袋子进入了验证大厅。
  “这里面装着什么东西?”苏科长问。
  “罐头,去姐告走亲戚用。”缅甸妇女眼里掠过一丝惊慌。
  科长捕捉到了这个细微的信号。“请打开袋子接受检查。”苏科长伸手打开了袋子。
  袋子里全是“糖水红毛丹”罐头。科长下意识地拿起其中的一瓶摇了摇,没有水晃动的声音,再闻一闻,熟悉的甲基苯丙胺味道。“有问题!”科长马上意识到。可是罐头是密封的,问题出在哪里呢?科长撕开罐头外包装纸,发现罐头盒中间裹着一层锡纸,揭开锡纸,终于发现了刀痕。
  打开罐头,里面是大包的“摇头丸”。12个罐头全部打开,是数以千计的“摇头丸”。